运营人和产品相爱相杀的那些年

冰岩作坊 May 10, 2024

晚上好,这里是离子。

作为一个双开选手,我的确在很多时候感受到产品经理和运营在工作思维上的显著差异。我同样认为,作为一个好团队中的产品经理和运营,懂得互相填坑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认知。

那么今天就作为运营,来讲讲我们到底需要多懂产品。

Part1:产运不分家

运营人宝典《运营之光》中有一个很经典的观点:“产品负责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

长期价值笼统一点说就是产品的初心定位与核心功能,而短期价值可能是产品中某一个被无限放大的点,甚至可能与产品本身关系不大。

首先要知道,很多产品的长期价值在用户刚开始使用时是无法感知到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体验才能略有体会。

为了让用户能够坚持得到这个长期价值,就需要运营先去提供一些短期价值,提高用户意愿去使用产品。除此之外,很多产品的长期价值也并非在设计之初就可以明确,它同样需要用户的持续使用和反馈来对功能进行不断的优化升级才可以确定。

比如拿支付宝举例。支付宝的定位是「打造支付宝数字生活开放平台,聚焦服务业数字化」,那么如何让用户能够通过支付宝来获得一种全方位数字化、便捷安全生活方式的长期价值,可能就需要在前期去提供一些短期价值比如扫码领红包、开通理财产品优惠、新人支付福利等等活动,先吸引一部分用户养成使用支付宝的习惯,再根据用户使用反馈对产品的长期价值进行进一步的演化和升级。对于一个互联网产品来说,大部分情况可能是产品刚成型时还存在一身问题,那么这个时候产品和运营就必须站在统一战线上,朝着“为用户创造价值”一起努力,一起填好对方给自己挖下的一个个坑。

Part2:做符合产品生命周期的运营工作

运营要懂产品,离不开产品工作的底层逻辑,也就是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指一个产品从进入市场、成长、成熟,到最终逐渐退出市场的周期性变化过程。它是指产品的市场寿命,而非产品的使用寿命。

一般来说,产品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四个阶段组成了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系统,而各个阶段可称为它的子系统。

  1. 投入期(Introduction Stage) (也称导入期、探索期):新产品刚进入市场的时期。消费者对其了解较少,销售增长缓慢,成本较高,利润为负,市场竞争可能不激烈。
  2. 成长期(Growth Stage):产品被更多消费者认可的时期。销售快速增长,市场份额扩大,竞争加剧,利润逐渐增加,吸引更多投资和关注。
  3. 成熟期(Maturity Stage) (也称饱和期):产品所处市场已趋于饱和。销售增长放缓,竞争最为激烈,或已出现强有力替代产品的竞争,利润随之下降,市场份额稳定,市场饱和度高。
  4. 衰退期(Decline Stage) (也称衰落期):消费者兴趣转移或竞品逐步占领市场,销售和利润下降,产品逐渐退出市场或被取代。

对于运营来说,做符合产品生命周期的运营其实就是在合适的阶段做正确的事情。

在产品四个阶段中,活跃用户数量基本按照先增后降的S型曲线呈现。

如果我们所负责产品的活跃用户数量曲线与这个模型偏差比较大,那么说明有某个环节可能有点问题,比如说:

1、在导入阶段用户增长就拉到顶点,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推广手段迅速吸引了一大波用户,那么很有可能在达到峰值之后就会开始下滑,这对于产品的长期运行或迭代都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

2、活跃用户数量曲线呈现波浪形,说明产品缺乏长期价值或者无法将价值有效地传递到用户手中,活跃程度完全依赖于短期的运营活动,用户粘性很低。

那么该怎么在合适的阶段做合适的事情呢?

对于运营来说,我们比产品离用户更近,因此更加需要具备的能力其实是如何回归到用户场景中进行观察和感受问题,同时还能够用数据说话,还原这个场景中某个需求或者功能是有问题的,再一起讨论解决方案。

因此,做合适的事情,其实就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做符合产品能力和用户期待的事情。

1、导入阶段——探索。这个时期产品刚刚上线,尽管我们早在产品设计时期就其定位、形态做了很明确的分析,但很有可能此时的产品在市场中依旧不明朗,产品功能和体验都很不完善。

所以,在刚开始的阶段,运营需要好好观察这一产品的需求到底在市场中能不能站住脚、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持续探索并及时反馈,对产品进行快速迭代,把口碑搞好、体验拉满,而不是一上来就着急做用户增长,先保证我们的产品是具有生命活力的。

2、成长阶段——增长。经过一个漫长的探索期,用户已经对产品很熟悉了,市场前景也很明确,来到成长期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用户增长。迅速摸清楚产品用户增长的模式和速度,到底是投放广告、进行补贴还是策划活动,摸清模式后在产品运营中彻底打通。

3、成熟阶段——精细化运营与转化。经过用户增长迅速提高的成长阶段之后,成熟期增长速度开始减缓,用户基本被挖掘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运营需要关注并保证现有用户的活跃程度,对运营架构进行精细化,针对不同层级的用户实施不同的运营方案,激励他们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更多的活跃行为。同时,这一阶段也可以开始对产品的商业模式进行探索。

4、衰退阶段——防流失和维护。衰退阶段用户开始向其他新的产品进行转移,用户数量将面临着下降的情况。因此,这个时候就要做好防流失体系的工作,维护好产品生态。

—写在最后:

互联网产品逻辑往往都是在早期给用户创造大量价值获得用户认可,从而为后期产品的迭代和商业价值转化提供更大的空间。互联网运营也是如此一个类似于回报后置的工作逻辑,需要一步步和用户走进产品,让产品走进市场,急于求成是运营工作的最大忌讳之一。

正是因为产品和运营都在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方式为用户创造着价值,因此才会出现互相挖坑的情况。挖坑都是小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始终站在一条线上,而这条线就叫做,以用户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