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本人是一名果粉,但我仍然会尽量对其客观评价。我并不认为苹果的所有产品或者服务都是优秀的,本文展示的只是我认为苹果的产品或理念中我认为可以借鉴的一些方面,也不涉及在苹果商业方面的探讨。欢迎大家大家理性讨论。
化繁为简包豪斯式的美学标准
在设计界大名鼎鼎的包豪斯学院对于乔布斯本人和苹果公司的设计美学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包豪斯的美学标准已经作为DNA刻进了苹果的产品理念当中。在苹果的很多产品身上我们都能看到包豪斯的影子。
包豪斯拥护的现代主义国际风格告诉人们,设计应该追求简约,同时具有表现精神。它通过运用简洁的线条和形式来强调合理性和功能性。
▲左:19世纪的经典流苏台灯 右:20世纪包豪斯风格的Tecnolumen WG 24乔布斯在产品设计上将包豪斯风格阐释为:
忠实于产品的功能和本性
科技感十足但是要一目了然
将简约化设计与产品的简单易用性结合起来
举两个栗子
1、乔布斯高度赞扬自己为Mac电脑创造的桌面概念:“人们直观上就知道该怎么处理桌面。你走进办公室,桌子上有一堆文件。放在最上面的就是最重要的。人们知道怎样转换优先级。我们在设计电脑的时候引入桌面这个概念,一定程度上就是想充分利用人们已经拥有的这一经验。”
2、Mac Pro的内部设计
这台机器显卡上印了一个4,这个4是什么意思呢?它是说,我们只需要拧下1处的螺丝,打开2处的开关,拧下3处的螺丝,再推下4处的扳手,显卡就取下来了,可以说是保姆级别的装机体验。苹果一般台式机杂乱无章的电源线都藏到了主板里。Mac Pro的内部兼顾了优雅与灵活,平衡了专业与直觉。
Weniger, aber besser(少而优)
其实“Less is more(少就是多)”这句话更为出名。但我认为这句话会带来误解,因为少不一定好。如果一味做减法,我们很有可能会陷入“少就是少”的境地。我觉得德国工业设计大师迪特尔·拉姆斯的这句“Weniger, aber besser”(少而优)更符合苹果的产品哲学。
自从在第一本苹果手册里宣称“至繁归于至简”以来,乔布斯就以追求简洁为目标。
追求简洁不是要忽视复杂性,而是要化繁为简。
关于简洁,苹果的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伊夫说过> “为什么我们认为简单就是好?因为对于一个有形的产品来说,我们喜欢那种控制它们的感觉。如果在复杂中有规律可循,你也可以让产品听从于你。简洁并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也不仅仅是把杂乱无章的东西变少或抹掉,而是要挖掘复杂性的深度。要想获得简洁,你就必须要挖得足够深。打个比方,如果你是为了在产品上不装螺丝钉,那你最后可能会造出一个极其烦琐复杂的东西。更好的方式,是更深刻地理解‘简洁’一词,理解它的每一个部分,以及它是如何制造的。你必须深刻地把握产品的精髓,从而判断出哪些不重要的部件是可以拿掉的。”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
要先做加法再做减法,要先尽可能多再尽可能少先考虑到尽可能多的需求,想到尽可能多的功能。这需要我们对于用户需求有充分了解,再去掉不是绝对必须的部分。去掉之前,反问自己:我们需要那个部分吗?我们能用其他部分实现它的功能吗?这需要我们充分把握产品的精髓。
在淘汰和保留的部分间取得平衡不过度强调少,也不过度强调Don‘t make me think.
举个例子:假如让你设计一款为初学者或幼儿设计的自行车你会怎么做?如果以自行车为基础来设计,还能做减法吗?显然不行,自行车的形态已经非常简洁,如果我们对它做减法,会把它变得完全无法使用。对它做加法,加到什么程度呢?自行车辅助轮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辅助轮的作用是逐渐有效地引导孩子们认识到他们未被发掘的力量,并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控制这种力量。辅助轮不能提供百分百的平衡,以便让初学者自己学会协调的艺术; 辅助轮也是临时性的,以便让孩子们尽快摆脱它们。给初学者一定的辅助但却不给他们百分百平衡的保证,这就是在淘汰和保留部分间的平衡,也是少而优的体现。
追求优秀的封闭体验封闭体验这个概念是我在读《结网》的时候看到的。
如果用户使用A产品的体验叠加上使用B产品的体验,相对于使用A产品加B产品的竞品可以获得增值或低成本,那么我们可以说A产品和B产品的组合形成了封闭体验。
《结网》——王坚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马上想起了苹果产品给我的体验。拿Airpods举例:假如你已经有了iPhone、iPad、Mac其中的一样或几样的时候,在购买耳机时,Airpods一定是你的第一选择。因为Airpods对于苹果产品来说有着近乎无感的连接体验,同时可以在同一iCloud账户的设备间无缝切换,这都是非苹果的耳机做不到的。
苹果生态带来了封闭体验。什么是苹果生态呢?它是指由苹果电子产品和它所提供的软件系统和服务相结合所产生的一个闭环的动态使用模式。在我看来,苹果的生态就好像是一张以设备作为节点组成的一张大网。得益于这张网,苹果用户的数字生活更加顺畅,但这张网也将苹果用户牢牢地“困”在其中,想要“逃“出去是很难的。要实现苹果生态完整体验需要一定的金钱和学习成本,但一旦进入了苹果生态圈之后,就会感到无比舒适。* 在 iPhone 上拷贝照片,并粘贴到 Mac 上;
- 用 Mac 创建购物清单,然后在路上用 iPhone 随时查看;
- 戴着 Apple Watch 时,你的 Mac 还能自动解锁;
- 将你的 iPad 用作 Mac 的第二个显示屏;
- 你可以在 iPad 或 iPhone 上进行速绘,然后将其自动插入 Mac 上的任何文档中;
- 有了 Mac 和 iPhone,你可直接在 Mac 上收发 SMS 文本信息;
以上只是 Apple 生态体系的一部分。在这里了解更多:https://support.apple.com/zh-cn/HT204681说一段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有趣经历。
前段时间我的iPhone被我摔得稀碎,触摸失效。那几天我都是没有手机使用的状态。但是我发现iPad和iPhone的联动让我使用iPad来生存一段时间成为了可能。iPad可以在不操作iPhone的情况下唤起热点并连接,这样我在户外就能连接上网络。通过iPhone蜂窝网络电话和短信共享,我可以在iPad上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那几天我就用我的iPad来出示健康码,坐地铁。虽说有些许笨重,但确实能用iPad来代替我的iPhone。
但是追求封闭体验是有前提的:
1、保证A和B产品同样优秀我们会选择Airpods,不仅是因为无感的连接和顺畅的切换,也因为Airpods的音质和降噪等参数同样优秀。如果Airpods本身作为耳机不是优秀的,我们也很可能会牺牲一些连接的体验而去选择音质和降噪更好的索尼。也就是说,Airpods的连接体验只是锦上添花的功能。
2、在产品间建立起有机的连接苹果的生态是依靠iCloud建立起来的,这种连接是顺畅的、自然的,而不是生硬的、刻意的。在建立封闭体验的时候,我们应考虑到用户需求的连贯性,也要考虑实现用户需求的整个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