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冰岩秋招宣讲会上,我向大家介绍了产品组的主要工作:“前后端同学是做开发的,设计同学是做设计的,产品同学都是没用的。”大家在使用各种产品的时候或许也会说“产品已经被做烂了,这产经有毛病吧?”事实上,一个全栈工程师完全可以独立开发出一款产品,如果会设计还可以独立开发出一款好看的产品。
那么产品经理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本期分享尝试在产品生产的整个流程里标记“产品经理的工作”,帮助大家了解what the f**king PM is doing every day。
用产品
任何一个人在成为产品经理之前都是用户。如果不去使用自己负责的产品,就不会知道它是否好用;如果不去使用市面上的好产品,就无法了解现在的产品设计趋势;如果不去使用市面上的坏产品,就没办法在设计自己的产品时避坑。“它好在哪?为什么这么多人在用?”这是产品经理应该经常向自己发出的提问。## 学习产品
各行各业的产品都不只是创意经济,而是充满了借鉴和模仿;好的点子不值钱,把好的点子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并不断优化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产品经理要做的是比一般的用户更深入一层地思考产品,并在不断地尝试中发现一个让用户满意的、离最终形态永远差一步的好的方案。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产品经理会把对产品的功能拆解和对背后原因的分析和思考等转化为产品体验报告、竞品分析报告等可以用文字或示意图描述的成果,以更好地对自己负责的产品做出指导。## 做产品
产品经理相比于负责其他部分的同学,提供的最大的差异化价值在于让产品变得优雅,这一步在做产品的环节里可以得到突出体现。
每迈出一步前的准备:用户
用户是一切产品的源头。产品设计出来不是给做产品的一小批人用的,而是给规模更大的用户。刘飞说:“谁会用我们的产品,就代表了我们的产品会做成什么样子。”如果不了解用户就开始设计和生产产品,当然也有概率可以获得成功,但是谁能保证自己每次做产品都有好运气呢?了解、认知和把握用户会成为做产品的基础。谈到用户,各个岗位上的产品经理一般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 用户是谁?用户的年龄/性别/地域/职业?用户都在做什么/想什么?这一步在产品经理的工作中属于“用户画像”。排除你幻想中可能有的类似于“用户就是需要这个!”的想法,纯粹地去了解和分析你想要的用户到底是什么样的人。2. 用户有哪些特征?宏观上,用户的特征可以指对人群的分类;微观上,在同一个用户群里还有更多类型的用户可以做细分。特征可以包括用户的行为和心理。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多种不同维度对用户做划分,在用户画像的基础上,对用户做出更完整更深入的挖掘。3. 用户在什么场景里?有什么样的需求?做产品的核心就是用产品来解决需求,而场景则是我们发掘用户需求的环境,可以包括用户使用手机的物理环境、用户的社会和人际环境、用户的心理环境等。对物理环境的考量可以指导产品的表现层和框架层设计,比如适合阅读的字体和符合操作习惯的按钮位置;对社会和人际环境的考量可以指导产品的结构层设计,比如可隐藏的个人信息;对心理环境的考量则可以指导更多。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用户在不同场景里的状态,探究他们究竟需要什么和为什么需要。在同理心的帮助下分析用户表达的内容,尝试了解对用户行为背后的心理决策逻辑。用户已经在某些场景里使用了一些产品,他们和它们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共性,也是产品经理需要推敲的。4. 需求是不是真的需要解决?解决的顺序?需求即用户对解决现存问题的需要。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需不需要解决,也是产品经理需要思考的问题。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更快的马和汽车的故事,我们知道用户的诉求不等于需求。经常有同学想要证明自己产品的需求时会设计问卷,问卷里有“如果有这样一个产品,您会使用吗?”这样的问题,得到的往往是不准确的结论。这一部分涉及了很多社会调查相关的内容,产品经理需要接触一下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包括抽样调查、问卷设计、因素分析等,以做出尽可能好的决策。解决用户真实的痛点是产品本身最吸引人的地方,这个痛点存在于场景中。需求本身有边界、有层级,需要挖掘和寻找;需求也有优先级,需要产品经理做出排序和取舍。最好的情形是:可以通过最低的成本解决最多核心用户的多层级核心需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产品经理还需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断试错。### 互相成全:价值
根据对用户的分析,产品可以尝试去判断和实现用户价值,即从用户的各种需求转化为产品的需求——或者说从用户想要实现的目标转化为产品想要实现的目标。产品经理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来和用户价值最大程度地匹配,同时还需要和现有的解决方案拉开差距。通过这一路径,用户价值顺利地被产品经理转化为产品价值。通过产品,用户和产品方之间互相成全,前者提供了流量和付费等,后者提供了使用价值。### 漫长的每一步:产品的落地和迭代
理清楚产品的价值之后,产品经理接下来的工作就变成了由提问和思考“产品能解决什么”和“怎么解决”到实际操作解决。产品落地前需要产品经理给出详细的需求文档,一方面是告诉项目组和团队成员“我们做的是有意义的工作”,另一方面是描述清楚思考的成果。产品的功能设计可能在产品经理脑子里有了一个简单的实现模式。为了让它直观地呈现在设计同学面前,产品经理需要把这个实现模式转化为原型,标注清楚每一个部分有什么用和用的逻辑;为了让它直观地呈现在开发同学面前,产品经理需要把这个实现模式转化为流程和信息结构,标注清楚用户在每一个部分可以和会做什么。这个过程中可能包含一些不太合理的部分,需要产品经理和项目组的其他所有成员经过不断地沟通;这个过程中可能也包含一系列没有办法得到证明的产品需求,需要产品经理以最低成本验证它。在产品做出来后,产品经理并没有完成自己的工作。需要上线了,是不是需要做冷启动?是不是需要做初期运营?是不是需要考虑用户激励和留存手段?这些不只是运营同学的工作。产品经理作为最了解自己产品的人,可以且应该参与到这其中,提供产品层面的帮助。后续的产品迭代,也需要产品经理去收集和分析用户反馈、参考其他产品案例来做出决策,并重复以上几个流程。在这个持续的打磨中,产品当然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并不断完善。产品经理需要做好复盘,总结每一步的经验和教训,让优化链路变得更流畅。## 说在后面
目前的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快速发展,产品经理已经越来越走向垂直细分,或许像从负责洗衣机设计到负责洗衣机按键设计,由产品经理负责产品全流程的情形已经越来越少。校园场景里大多还是这样的模式,项目组规模比较小,产品经理的工作囊括了设计开发运营之外的所有部分,甚至一部分覆盖前三者——这当然是机会也是挑战。所有校园产品经理一定要保持做产品的热情,为了让自己的产品更加优雅,不断学习和成长!## 参考
刘飞《产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