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运营开始起标题

冰岩作坊 October 31, 2024

在注意力资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的当下,如何争夺注意力,获取注意力背后的价值,是各路媒体、商家都竭力研究与完成的事。

于是,醒目而有吸引力的标题,则成为了争夺注意力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对于公众号、小红书等以静态图文为主要传播形式的媒介而言,如何取一个有爆点、能抓住人视线、又能契合文章内容的标题,是每位运营人的必修课。

当然,跟所有的内容一样,起标题也是可以学习的,大热标题的逻辑模式都能大体被总结出来,进而模仿学习。

前段时间,有位博主发布了这样一段内容,总结了目前众多媒体的文章选题方向与标题,引起热议,其中还不乏一些媒体从业群体的“破防”。

我们不谈这些争议和媒体行业的鄙视链,但可以从些得到共鸣的内容中总结出一些起标题的思路。

一.模板化标题

就拿这些被提到的类型来说,
这是一种概念化的标题法。

《一个X决定去做Y》《一个X的Y》《X,困在Y里》《一个X,与Y》《X不欢迎Y》《X,在Y之后》《X岁,开始做Y》

一般适用于人物性的故事,把文章主旨内容找出主谓宾提炼出特点归纳成上位概念,套上这种已经有一定读者印象的模式句子,只要其中概念内容存在一定的焦点性、反差性,就能精准定位到读者群体,同时引起部分读者的兴趣。

这类标题的好处在于能用很精炼简短的句子达到最大程度概述文章内容,从而标题模式的普适性使得它是一种稳定的、不出错的标题方式,正因此,这种标题模式被广泛运用在各大非虚构写作的媒体中。

以下标题分别来自 正面连接 人物 真实故事计划pro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标题在叙事性的内容中极具吸引力,但是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小的、素材群体没有那么广泛的内容创作者来说,素材内容无法达到足够的反差、视野没有那么开阔,这类标题便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

**二.**放大标题情绪

在短视频、碎片化信息为主流的当下,人们需要都需要短而快的即时刺激,而文字表达逐渐成为一种比较被动的方式,因而,文字膨胀在互联网上变得泛滥。以前打哈哈表示快乐,现在要打“哈哈哈哈哈哈”,太、绝、最、非常,
这种较为极端的夸张表述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吸引注意力的方式。

通过在标题中用这种极端化的表达和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等标点符号去放大情绪也成为一种可以套用的标题思路。

这种风格的标题在偏向娱乐性的内容输出中得到广泛使用。

当然,这类标题往往不免被诟病太过营销号、标题党,但放在趣闻类型、强共鸣类型的吐槽风格中,不失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

这种强烈的情绪观感能激起人的兴趣,击中读者心中的情绪痛点,在社会压力不断增大的当下,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标题方式。

这种一个击中要害的标题,未必是整篇文章都在关注的问题,可能只是一个因子,但的确是最吸引读者的、情绪最高昂的部分。

三.互动和留白

内容输出归根结底要跟不同的人产生思想、观点的分享与碰撞。
因此,在内容输出中要始终记住,创作者不应该沉溺在自己单方面的输出中,这样无法完成表达的闭环,是一种无效的输出。所以,和读者保持互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互动性的标题可以让读者产生熟悉感、共鸣感和进一步了解的想法,同时让读者感觉到自己不是单方面被输出,而是得到一种“被看见感”。

以3号厅检票员工这一篇内容为例,把读者放在一个可视的角度,拉高读者的期待又用“偷偷发”增强了和读者互动交流的感觉。

在和读者产生互动的众多方法中,留白是最便捷且最吸引人的内容。人天生就具有好奇心,通过适当的留白,引发读者对内容的好奇,引导读者一步一步走到作者的逻辑场景中。

这种留白可以使广泛使用在情感、趣闻等多种类型。是一种很具有参考性的标题方式。

当然,取标题的方式远远不止以上提到的几种,
当一篇内容质量足够好、情感足够引起共鸣、文字足够扎实时,取标题其实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只需要真诚的阐述就好。

但在大多数时候,标题都是打开我们与读者沟通的大桥的敲门砖,这些公式更给大家一些固定的思路,但更多时候,好标题往往需要天时地利,可能是灵光一闪的妙言,也可能是足够灵气或纯粹的击中了目标读者。

最后,祝福所有运营人都不会遇到想不出标题的时刻!

#内容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