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微博推出SVIP可以查看访客这一功能已经过去了四个月的时间,这一功能从起初的反对声连连,现在已经完成了对用户的初步培养,并且有了自己的用户群体,目前已经培养了一定的用户习惯。这篇文章将重点讨论这一功能,分析和探讨社交平台利用增值功能进行收入增长的可行路径。
会在最近重新关注到这一现象,是由于发现微博中存在一个小众圈子:装扮圈。即用推出的SVIP个性装扮进行交易和自主搭配,希望主页足够漂亮和好看。在超话里,一套限定的已经绝版的装扮甚至可以卖出三百元的价格。这篇文章中也会对这一功能及其衍生出的用户圈子进行分析。
SVIP的推广:从外观开始
事实上,微博推出SVIP服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之前的反响不算特别好。SVIP一开始的功能和QQ 的VIP类似,是可以定制化主页、设置动态头像、用更高级的头像框、评论气泡框等,都是在对外展示的界面上体现增值服务的差异性。一开始的推广效果不算很好。
推广方式一 留言板服务
虽然上线之初被骂得很惨,但是现在用户好像已经习惯了微博的留言板机制。即,非vip用户一天只能发送3条私信,vip用户20条,svip用户60条。
对留言比较依赖的用户群,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把和自己喜爱明星/网红/KOL/选手等私聊框作为留言板的饭圈用户
习惯在微博出收物的用户
给各种bot投稿的用户和bot本人(不过开发出用提问箱提问、qq投稿等方式替代充值)
这类用户以年轻女性为主,已经对私信功能有一定依赖性,并且有一定消费能力,会为这一功能进行付费。
但问题在于,对于以上大部分的用户来说,一天二十条的额度其实也已经足够了。所以一般会选择充VIP而不是SVIP。三条和二十条的区别很大,二十条到六十条所包含的用户量就没有那么大了。所以,相较于在VIP基础上去进行进一步的增值,SVIP更需要提供具有「特殊性」的服务。即跳过VIP,有且仅有它拥有的功能。只给想要拥有这个需求的用户,充值SVIP这一个选择。
推广方式二 联名主题
这种联名主题的购买路径是点进一个自己喜欢的主题-在这个界面充值下单-获取主题。这类SVIP专属的主题只有在该页面充值才能获取,并且SVIP到期后没有办法延续界面展示。联名对象多为可爱的动漫和泛大众的IP如线条小狗、喜羊羊与灰太狼、三丽鸥等,或是和明星进行合作。
这样的闭环的特殊之处在于,用户是先选择了自己需要这个主题(可能是这个联名的粉丝,也可能是单纯因为好看),然后进行对SVIP的购买,对SVIP的其他功能也没有非常强的需求。单纯为这个装扮买单。并且采取了一些其他提高充值率的方式:
在购买时提醒库存给用户带来紧张感
采用抽盲盒的方式让用户只充值一个月时可能没办法抽到自己最喜欢的主页装扮
在更换时会自动发送微博,将更换主页界面的内容分享给好友圈中相同兴趣的圈层用户
SVIP到期后主页无法显示激励继续充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超话“SSR交换站”中,有许多用户进行主题的二次售卖(主题是可以赠送的),一些绝版的限量主题(即SSR)可以卖到两百元左右。真是让人感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QQ空间?不过这也证明无论在哪个时候,个性装扮永远有自己的受众群。对于文娱产品其实也是一样。
推广方式三 说回访客记录
这个功能本来是针对部分SVIP用户的内测功能,不是所有SVIP用户都可以在「我的」页面进行访客查看。半天后被程序员扒出了链接,所有SVIP用户都可以查看访客了。微博方也没有制止这个行为,所以这个链接就这样保存下来,和可以查看最近取关粉丝一样,成为了一个灰度的功能。而在半个月后,正式对所有用户上线。
在页面内,用户可以在每天早上八点看到昨日访客,不能查询以往记录。同时可以在「我的访问」里删除自己的访问记录。
如果说前面的两个推广方式都是在一定小圈层内部的“小打小闹”,那真正把SVIP功能引入大众视野的,还是访客查询功能。微博作为一个公共平台(所发表的内容可以被所有人阅读),又兼有一定的圈层社交性(好友圈、超话功能)本身就具有熟人社交性、圈层社交性、自我表达性种种功能。
微博之前一直没有上线访客功能,或许也是考虑到用户间的需求其实存在很大差异。有希望加强现实中社交连接的,也有想单纯和网络朋友交流的,也有只想自己安静发微博的。这可能是微博没有迟迟上线这一功能的原因。
这个内容在上线之前饱受质疑,但是仔细看对有关该功能的负面讨论,或许更能理解为什么微博继续上线这个功能并且捞了一大笔。在上线之前微博上普遍的质疑声来自,那我怎么去看别人的微博。是害怕自己的行为被发现,而站在利益主体去查看访客的体验,则多呈现积极态度。所以微博也同步提供了删除访问记录的功能打消这一顾虑。
当然,也有觉得微博只是我自己的空间,不在乎有谁访问的。但是这一功能其实并不会触犯这部分人的利益,这个功能放在这里,用不用也是个人选择。权衡之下,确实利大于弊。
用户的底线是会一降再降的吗?
根据破窗效应理论,当打开一个口子,后续的事情就很好进展。从VIP到SVIP,难度在于怎么样让用户开始接受充值第一个月。而微博选择了用访客记录作为破局点。
其实想想,有很多需要另付价钱的产品功能在提出之初,都会让人觉得“真的会有人买吗”。比如视频网站的超前点播服务、QQ音乐的豪华绿钻、B站的超级弹幕等。事实上可以发现,这些新功能的建立者都是有很庞大用户群体,处于行业佼佼者的大厂。因为用户对产品有很强烈的依赖性,并且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所以有资本在不算是特别损害普通用户的前提下,不断开发新的增值服务。用户习惯可以不断培养,用户需求也可以人为创造。一旦打开口子,后续其实“都好说”。
总结
据说一开始,微博不想把查看访客功能给SVIP,而是想新开发一个社交VIP。并且由于现在这个功能还算是在内测,所以后面会改成什么样还说不准。
QQ当时推出了VIP SVIP绿钻粉钻等等增值服务,虽然现在很多人回想起来都觉得不理解当初的自己为什么会选择充值,但是真的是我们不再需要这些功能了吗?比起是对增值服务的需求减少了,我更觉得是QQ和用户逐渐流失,使用QQ的频率和时间减少了。
社交媒体的增值主要分为的就是外观类和功能类。SVIP相较于VIP,除了单纯的“增增值”服务,更重要的还是去建立独有的功能。虽然这样显得真的就是在割韭菜,,但确实会有不少人买单。
文娱产品中也有类似的进阶服务,比如小月卡和大月卡的区别。不过给的是直接的数值加成,从表面上可能很难直接给用户一种“进阶”感,或许可以通过一个新的功能设置来进行推广,培养一种新的需求。但有所不同的是,游戏的可替代性又会比这种社交媒体高一点,所以可能需要比较谨慎的考虑吧。